您的位置::当代农业网 >> 美果九节

黑牛沟养牛记事高要

时间:2022年08月04日
黑牛沟养牛记事 摘要:3月28日,彭阳县红河镇黑牛沟村。山抹微云,一缕朝阳斜洒在山洼中的杏树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在晨风中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芬芳。农用拖拉机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村支书杨凤生照例早早起床,忙农事了。“哞——哞——,”牛的叫声在村里此起彼伏,像是在给拖拉机

3月28日,彭阳县红河镇黑牛沟村。

山抹微云,一缕朝阳斜洒在山洼中的杏树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在晨风中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芬芳。

农用拖拉机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村支书杨凤生照例早早起床,忙农事了。

“哞——哞——,”牛的叫声在村里此起彼伏,像是在给拖拉机伴奏,在杨凤生听来,这是乡村最美妙的音乐。

4年前,想听到这种音乐,不大容易。

从2003年起,杨凤生就一直担任黑牛沟村村支书,当时黑牛沟一穷二白,想找个像样的房子都难,清一色的土坯房,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冬小麦,收入微薄。

“啥时候才能富起来?”杨凤生愁得眉头紧锁,整天琢磨着心事。

这,更是黑牛沟所有村民的心事。

穷则思变。张德奇,黑牛沟村第一个以养牛为主业的村民。10年前,他借钱买牛,牛存栏数由2头增加到6头,育肥,卖出,当年净赚1万多元。

这是当时他见过的最大一笔钱。

尝到甜头的张德奇开始养更多的牛。缺乏饲料,他把家里的田地改种玉米、苜蓿,饲料产量提高了,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如今,家里新盖的九间大瓦房,是村里最显眼的民居之一。

张德奇家的变化引起了村民的注意,一些村民也开始琢磨着多养几头牛。

政策的春风光临黑牛沟村。2010信氏花笼年起,彭阳县在该村推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围绕草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以提供扶贫贷款、带动帮扶、助建牛棚等优惠政策鼓励村民种草养牛,除去穷根。

2013年,彭阳县扶贫办推行帮助农户建牛棚的扶贫项目,杨凤生怕指标要多了分不下去,只要了20个牛棚。

“没想到被一抢而空,没有要到指标的农户,呆在我家里不走了。”回忆起第一次分牛棚的热闹场景,杨凤生依旧有些激动,“每户补助1.7万元建牛棚,村民们终于有目标了。”

杨凤生又要回20个指标。当年,黑牛沟村一下增加了40个“蓝顶子”牛棚。

“那一年对于黑牛沟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村民秦基刚以前是贫困户,2011年开始养牛,2013年拥有了正儿八经的“蓝顶子”牛棚,他勤奋肯学,如今是村里数得着的养牛大户,讲起养牛、卖牛的技巧头头是道,被红河镇列为“养殖讲师团”的“讲师”,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牛业。

当村民逐渐意识到养牛能脱贫,黑牛沟的种植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大面积的玉米、苜蓿取代了传统的冬小麦,草畜产业在黑牛沟村蓬勃发展起来。

2014年,黑牛沟村又骤然多了110多个牛棚,马宏奎、吴永宏、秦有军等养殖大户,就是那时候起步并发展起来的。

如今,全村214户村民家家养牛,总量上千头,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拥有轿车30多辆,已整体脱贫销号。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危房危窑改造的大潮中,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早已取代了以前的土坯房和危窑。

……

杨凤生回想起这些年来黑牛沟村的养牛脱贫往事,忍不住感慨起来,“党的政策似春风,千树万树杏花开。”

拖拉机停在了村民蓝领俊家门前。

“老蓝,给你拉些粉碎好的玉米秸秆喂牛。”杨凤生一进门就喊起来,蓝领俊、马全贵、李自军是他的帮扶户,刚脱贫,底子薄,需要进一步扶持。

<细辛p>蓝领俊是残疾人,属于兜底帮扶对象,杨凤生前不久给他借了3000元,又争取5000元贷款,帮着买了2头牛育肥,“年底卖了,最少赚9000元。”

“杨书记,我一定好好养牛,不拖大家的后腿。”看着重阳木正在卸玉米秸秆的杨凤生,蓝领俊既感动又高兴。

“大家脱贫的心愿了了,接下来要许下致富的心愿了。”杨凤生说。

不远处,村民马占军正往梯田里运牛粪施肥,忙着春耕春播了。种草种玉米养牛,牛粪还田育肥饲草,一个小小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因为养牛业的兴起而成形。(记者丁建峰)

来源:宁夏日报

治疗宫颈炎的方式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小儿急性中毒如何治疗
迟发性倾倒综合征吃什么好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