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当代农业网 >> 山砒霜

二维码天使还是魔鬼0龙井

时间:2022年11月29日

二维码:天使还是魔鬼?

近日,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家大型商场内出现一面长宽达5米多的二维码,顾客光顾该商场只要从高处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参加商场活动并可中奖,如此巨型二维码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新闻背景

在2014年的“3·15”晚会上,一种“网银神偷”被央视曝光。据报道,不法分子使用病毒二维码发起攻击,截获受害者的支付验证短信进而盗用网银。

一时间,人们对二维码似乎多了种种疑虑。其实,任何一种新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都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做坏事。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充分发挥它的好处而把风险防范到最低。

“祖先”一维码早就很熟悉

对多数智能手机使用者特别是年轻的使用者而言,二维码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二维码已经触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随处可见二维码的身影。二维码也确实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只要轻轻一扫,就能添加好友、下载美食打折券、上网看视频、投递个人简历、乘坐火车公交、进行网上购物……我们身边也出现不少的“扫码”一族,见码就扫,无论是在电视上、电脑上甚至路边,看到那种黑白相间的方块,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来扫一扫。

其实,在二维码之前,一维码已经广泛存在并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家在超市购物,结算的时候收银员通常就是用一个终端对商品上的条码扫一下,那个条码就是一维码。一维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由于这种“条”和“空”只在一个方向上表示,所以我们称其为“一维码”。

二维码则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即“二维”方向上)分布双色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它区别于常见的商品条形码(一维码),最明显之处就是外观,看上去更像一个由双色图形相间组成的方形迷宫。当然,二维码与一维码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信息容量上,二维码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不同信息,因此可存储的信息量是条形码的几十倍,并能整合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

简单地说,二维码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中间工具,需要传递信息的一方通过二维码生成软件或专门的工具对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以二维码的形态表现出来,需要阅读这些信息的人则通过二维码阅读软件或专用工具将二维码中所承载的信息进行解码复原。

传递信息有特别的优势

那为什么信息不直接传递,要借助二维码这个中间物呢?

首先,二维码以方寸之地即可承载大量信息。在二维码各码制中,最少也能承载2000个左右的字符或500个以上的汉字。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汉信码的汉字容量则高达2174个。两千多个汉字如果以4号字打印,需要4张A4大小的纸张,但使用二维码,则缩小到一个小方块上。这样,大量信息即可使用二维码在商品包装、网页等上面来表达。而且,二维码不仅能承载文字信息,还能承载照片、指纹、掌纹、签字、声音等多种数字化信息的编码。

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二维码大显身手。在智能手机中安装相关应用,就可以自主生成或读取二维码,为信息的获取建立了快速通道。例如,传统的名片拿到手后,如果希望保存到手机或电子通讯录中,需要自己手动输入。有了二维码后使用手机的二维码识别软件一扫,名片信息就自动读取出来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保存于手机通信录或电子通讯录中。包括手机购物、商品溯源、手机支付等,均是将网址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来表达并通过手机来读取。

第三,二维码还具有保密性好、纠错功能强的特点。由于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比一维码要高出很多,这就有了足够的空间来存储信息,并专门留有纠错位用于纠错编码。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留下足够的加密位,由于加密位的存在可以防止被人破译出来,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二维码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并被正确识读,其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因此,商业情报、经济情报、政治情报、军事情报、私人情报等机密资料的加密及传递可广泛使用二维码。

安全防范意识不能缺少

二维码是个好东西,但是,也有人会拿好东西来做坏事。二维码除了可以传递正常的信息之外,还可以传递虚假、诈骗等不良信息。除央视曝光的那些案例外,网上关于使用二维码进行诈骗的信息也比比皆是。近期,已出现多起网友扫描二维码后,支付宝、网银被盗的案件。实际上,生成二维码的技术门槛是非常低的,网上下载一个二维码生产软件,任何人都可以生成自己的二维码,其信息的正当与否关键看传播信息的人,二维码本身并不能保证信息的正当合法。

对于这一问题,首先,要破除对二维码的迷信,不要认为二维码都是权威可靠的。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某女士看见某化妆品牌在路边搞推销,拿出手机扫了一下,显示出了该产品的相关信息,据此就认为该产品是正品,没想到用了之后发现是假货。实际上,二维码本身并不能证明产品的真伪。因此,不能用“扫码”的办法来鉴别真伪,有码的并不一定是真的,无码的也并不一定是假的。

用户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见码就扫”。特别是一些不正规网站上或购物网站上商家通过社交工具提供的一些二维码,刷码之前一定要三思。例如,央视所曝光的案例中,受害者多使用手机二维码识别软件,扫描了诈骗者通过QQ等方式发过来的二维码。

我们也可以在手机中安装相应的防护程序,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

延伸阅读:

超7成手机木马瞄准“钱袋子”

“扫一扫”这个愈发时髦的手机操作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

360公司日前发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手机病毒增长5倍多,其中74%的手机木马会给用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七成木马存在“吸钱”风险。

“吸钱”二维码便是在2013年数量暴增的一种手机木马。2013年12月,朱女士网购时就遭遇了二维码陷阱。她看中了一款500元的毛衣,拍下后,卖家以送红包为由,发过来一个二维码。

“想着可以免去20块钱,多少也挺划算的。”然而朱女士扫码后发现,正在下单状态的页面突然间变成“无法显示”的状态,而自己正在购物的那个淘宝店铺也成了一堆乱码。有些慌神了的她赶忙去查看自己的账户,结果里面的3.9万元也在瞬间被“吸”走了。

好好的网络支付账户,为什么扫了下二维码钱就没了呢?

360手机安全专家解释说,问题就在二维码里,这实际上是一个吸费木马包。“这类吸费二维码实际上是手机木马,受害者只要扫描二维码,木马程序就会在后台自动安装;在进入受害者手机后,木马就会获取受害者手机号码,由于许多网络支付用户习惯将手机号码设置为登录账户名,因而不法分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受害者网络支付账号。”

360手机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需要定期查杀手机木马,不让手机吸费行为有任何可乘之机,在扫描二维码时,要有警惕意识,仔细了解其周边信息。

智能监控箱

镍离子水质测试包

耐磨堆焊药芯焊丝

发光字的制作

建筑陶粒厂家

友情链接